- A+
自上赛季在卡塔尔世界杯上被首次大规模应用以来,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(IFAB)推行的“精确计算补时”新规,已经在世界各大联赛中引发了持续的争议。按照新规,裁判需要将比赛中因换人、进球庆祝、球员受伤、VAR介入等所有“死球”时间,都精确地补回到伤停补时阶段。这一规则的初衷,是为了打击拖延时间的行为,最大限度地保证比赛的“净时间”。然而,在实践中,动辄长达10分钟甚至15分钟的超长补时,却让许多教练、球员和球迷感到不适,他们认为,这种做法正在“肢解”比赛,破坏了足球固有的节奏和传统,足球点球大战经典,回顾那些紧张刺激的时刻,点击播放。
支持新规的一方,理由非常明确:公平。他们认为,在过去,许多球队,尤其是领先的一方,会通过各种“卧草”、拖延发球等手段,来消耗比赛时间。而传统的“象征性”补时(通常为3-5分钟),远远无法弥补这些被浪费掉的时间。精确补时,是对这种“足球黑暗艺术”的有力打击,它保证了比赛双方都能在接近90分钟的“有效时间”内进行较量,这对于落后一方是更公平的。从数据上看,新规实行后,比赛的平均净时间确实有了显著的提升。
然而,反对者的声音同样强烈。他们认为,足球比赛的魅力,并不仅仅在于90分钟的净时间,更在于其独特的节奏和张力。比赛的最后阶段,球员体能下降,精神高度紧张,这本身就是比赛的一部分。而超长的补时,则人为地拉长了这个阶段,让比赛变得支离破碎。球员需要在一个已经极度疲劳的身体状态下,再去进行长达十几分钟的高强度对抗,这极大地增加了他们的受伤风险。曼联后卫瓦拉内就曾公开炮轰新规,认为这是在“压榨球员”,观看足球比赛全场,体验原汁原味的足球激情,点击进入。
此外,超长补时也改变了比赛的战术逻辑。在过去,如果一支球队在85分钟时还领先一球,他们可以通过合理的控球和战术犯规,来“杀死”比赛。而现在,他们知道后面可能还有10多分钟的补时,这让他们在防守时面临着更持久的压力和更大的不确定性。这在某种程度上,鼓励了弱队在最后时刻的“搏命式”进攻,增加了比赛的偶然性和戏剧性,但这是否是以牺牲战术的严谨性为代价,值得商榷,回顾足球巅峰对决,宿敌间的较量,立即重温。
这场关于补时新规的争议,本质上是足球“精确化”与“传统性”之间的一次碰撞。数据和公平,是新规的理论基础;而节奏、传统和球员的感性体验,则是反对者的主要依据。目前来看,IFAB并没有改变规则的打算,各大联赛也只能被动适应。或许,在未来需要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点,例如,是否可以引入“停表制”(即死球状态下暂停计时),来从根本上解决时间消耗的问题?在找到更完美的方案之前,关于补时的争议,恐怕还将继续下去,而球员们,则只能继续在被“肢解”的比赛中,奔跑到最后一秒。